容志行在足球方面的能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贝利”。
容志行对于足球的喜爱并非是一朝一夕,父亲对足球的狂热自小就深深影响到了他,容志行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管是什么战队,每个队都有那么一两个“C位”,也就是队伍的战术核心,容志行就是当时广东队和中国队的战术核心。从技术过硬的资本到头脑风暴似的反应训练,最后训练出的国足意识,容志行在球场上展现出反应迅捷、一流的控球力的真本事,给这位从小热爱足球的球员在国际上的口碑做出了根基上的好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国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一届国足,在跟宇宙队来华访问的友谊赛中,以在北京赛场双方打平、上海赛场中国队一分领先获胜这样一个结果结束。容志行在赛场上的表现给球王贝利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比赛结束后贝利主动与他交换了球衣。贝利提到,“中国队11号是一个世界水平的球员”,这也给容志行后来“中国贝利”的称号算是埋下了一个伏笔。
而他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志行风格”更是给了如潮好评垫足了底气。
赛场上难免会有心术不正的人想要靠一些歪门邪道获胜,他们只管结果而从不在乎过程和后果。在赛场上相较于现在的条条框框给框定的那个更加混乱的年代,容志行更是一枝独秀,球德上的绝对优势给他增光添彩。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不只是自己不犯禁条,更是以宽容待带有恶意的对手。容志行还在广东队的时候有一场比赛中因为接到了队友的传球而被对方防守球员恶意铲了一脚,伤情非常严重,观众看着都心疼并且愤怒,何况是球场上热血沸腾、并肩作战的年轻球员呢,在队友充满愤怒的表情中下场,容志行还劝告队友说这是小事,没必要报复对方。容志行说:不能违背体育道德。他身体力行的做到了。
在国际上冒了头之后,人们更是为他的经历而喝彩。
人们惊讶于这颗“中国贝利”星星的冉冉升起,挖掘他的球史,容志行自八岁进入广州某业余足球训练班,之后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了广州工人足球队、广州市队、广东省队,最后进入了国家队。在他经历的数次比赛中,多次带领球队追平比分,八十年代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杯附加赛他更是带伤上场为中国队赢得了胜利。现在虽已年迈不能再赛场驰骋,也卸任了中国足协副主席和执委,他依旧奔走于各类民间、官方足球场,他说,中国足球队可以越来越好。
曾被誉为“中国贝利”的容志行,他如今的现状怎样
提到容志行,他无疑是中国足球历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志行风格”正是中国球员所学习并实践的职业精神。容老是典型的南粤流派传人,脚法极其高超,据他自己说,当年在亚洲范围内,除了一般的犯规无法抢到他的脚球。这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一种对皮球的控制,我们称之为亚洲齐祖。
球王贝利对他的评价也并非一帆风顺,1977年中国相继开放足球市场后,纽约宇宙队率先访华,而贝利正是队的当家球星,也是之一个访问中国大陆的足球队,比欧洲的先行者西布朗维奇早了一年。那时纽约宇宙与中国球队在上海和北京交手,容志行的表现令贝利印象深刻。他不但和容影合拍,而且特别指出容是一个世界级的选手。
贝利是个见多识广的当世球王,他的话很可信。而在那一时期,日本留洋先行者奥斯康彦登陆德甲后,不久便在德国乃至欧冠都有了出色的表现,其火爆程度虽不及后来的车范根和今天的孙球王,但也不亚于他的后辈中田英寿。为什么容志行被称为“中国贝利”?称赞容志行为“中国贝利”绝对是一种赞扬,不像现在的“武球王”、“中国梅西”、“中国C罗”那样带有贬义的讽刺语。
1979年,在国际足联的邀请赛中,广东队3-3逼平了当时的西德冠军联赛冠军汉堡队,此役也被球迷誉为南派足球的巅峰。
那时的汉堡队可谓是兵强马壮,球队的头号球星是凯文-基冈,两次获得欧洲金球奖,还有一些世界级的顶级球员,比如马加特、曼弗雷德·卡尔茨、霍斯特·赫鲁贝什等,当时汉堡队是一支拥有欧冠冠军头衔的球队,1982-83赛季,汉堡队在欧冠决赛中击败尤文图斯登上欧洲舞台。
那时汉堡队刚刚在香港6-1血洗了香港足坛的霸主精工队,来广东之前,大家都以为广东队会遭遇惨败。但一场堪称南粤足球经典之作的比赛中,广东队充分发挥了南粤足球的精髓,娴熟的技战术、默契的配合,完美地体现了小快灵的足球风格。
比赛中,容志行用实力戏弄了汉堡防线,并助攻欧伟庭破门,令人惊叹的表演被香港评论家冠为“中国贝利”,随后球王贝利随同球队访华,亲口称赞容志行是世界级球员,赛后和他交换球衣,“中国贝利”在家喻户晓。
他是哪一级的选手?
所谓“中国贝利”的容志行与球王贝利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明显,虽然没有球王贝利那样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球星,但容志行在中国足球中的地位也许正如贝利在世界足球中的地位一样,贝利支持容志行是世界级的球员,也许还有一些水到渠成的事情发生,但是世界顶级球员一点也不过分。
1982世界杯外围赛,容志行率领的国足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杯的前面,小组赛力压日本前三名出线,获得“更佳进攻队员”;
六强赛对沙特 *** 的双杀,3:0轻取亚洲冠军科威特,出现了一种很好的局面,尤其是击败了科威特一役,容志行被带到队中并创下了球队首开纪录,这场比赛依然是中国男足的经典之战,当时容志行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被沙特和新西兰算入决赛,最终附加赛又以1-2不敌新西兰。
放入五大联赛会不会被淘汰?
武磊都可以在西班牙人中占据一个主力位置,小半个赛季能进3球1助攻,还帮球队赢得欧冠资格,容志行放到现在难道不像武磊吗?没有人相信
容志行是一名非常全面的球员,在中前场任何位置都可以胜任,中锋、边锋、中前卫和边卫都可以发挥作用,盘带、传球、射门、意识、控球都不如现在的武磊?并非故意摸黑武磊,而是武磊真的不是容志行当年的对手,没有可比性。现在武磊已经可以在五连冠的球队中混双了,容志行还不是手到擒来?因此当时的亚洲顶级球员完全可以在欧洲站稳脚跟,像容志行这样的核心球员,可能会在前往英格兰的路上吃亏,而当时的欧足联之一联赛德甲更适合他,技术和身体都适合他。客观地说,容志行也许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球员,从横切面的位置来看,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相比于中国足球,日本足球的强大是全方位的。固然这样说起来我们内心充溢酸楚,但这是必需供认的理想。连续7届打进世界杯,国度队整体实力亚洲之一
自从1998年之一次参与法国世界杯后,日本队曾经连续7届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共参与21场竞赛获得5胜5平11负的战绩,其中2002、2010、2018三次打进世界杯16强。其真实上世纪80、90年代,中日足球的差距并不大,双方根本都是在同一水准,互相之间的竞赛也是各有胜负。在奥运会预选赛中国队还曾经客场2比0完胜日本队俯首挺进88年汉城奥运会。
但是自从90年代日本足球开端职业化,并且依据东亚人的身体条件,确立了全面学习巴西技术足球的久远规划,经过30多年按部就班的开展,日本队如今曾经是亚洲最强、世界二流的水准。在2018年世界杯上日本队还曾经和世界排名之一的比利时队踢得有来有往,在2比0抢先的状况下最后只是输在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
而中国足球只比日本晚4年打进世界杯,但是双方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并不是地道的职业化,只能算是“伪职业化”,2002年世界杯后先是假球黑哨横行,接着是资本控制联赛,金元足球构成宏大泡沫形成目前的国足青黄不接。
目前在FIFA的世界排名中日本队排名第28、亚洲第1,而国足是世界第77、亚洲第9,双方曾经完整不在同一层级。但是更令人寒心的是,我们的国足是一支充满着大量归化球员、均匀年龄超越30岁的严重老龄化球队。但就是这样一支球队,打进亚洲12强就让陈主席快乐得手舞足蹈,更衣室里的氛围俨然像是夺得了世界杯。而日本队如今早已不把亚洲球队放在眼里,他们的目的是在世界杯上打进八强,所以热身赛都是找欧美高程度球队练手。
留洋球员近五百人,稳居亚洲之一
在日本国度队中,超越半数的球员都是欧洲各国联赛的主力。本赛季的五大联赛中,英超有南野拓实、武藤嘉纪、吉田麻也,西甲有久保健英、乾贵士,意甲有富安健洋,德甲有镰田大地、长谷部诚、大迫勇也,法甲有酒井宏树、昌子源、川岛永嗣等。在葡超、荷甲、俄超、西乙、德乙等次一级联赛效能的日本球员就更多了,不完整统计日本在海外踢球的职业球员已达近五百人,正是这些留洋球员撑起了日本国度队的半边天。
而目前国足可以拿得出手的留洋球员只要效能于西乙的武磊一人。其实2002年世界杯的那支国足中我们也有孙继海、杨晨、李铁、范志毅、张恩华、邵佳一等人在欧洲踢球,以他们为代表的国足也被以为是史上最强的。其实形成目前留洋球员匮乏的主要缘由还是目前中超球员的薪水和才能倒挂,在国内踢球不只没有竞争,而且收入更高谁愿意进来?要晓得在日本,可以分开J联赛到欧洲踢球就意味着收入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这一点武磊有着极端深入的认识:
“进来之后我就很深入明白,为什么前几年我们就是踢不过日本队、韩国队,为什么大家都是亚洲球队,但我们就是很难赢人家。当我本人进来感受过之后,答案就了如指掌了,在欧洲这种高程度、快节拍的竞赛中锻炼,再回来踢亚洲的竞赛,心态会完整不同。”
联赛不图虚名,安康务实开展
我们曾经自诩中超是世界第六联赛,但这个第六并不是实力程度第六,而是烧钱才能第六。在花钱最凶猛的2018年,中超以2.13亿欧元的总身价排名世界第22,以至连中甲都排名第74,但是在这个榜单上J联赛却排名100以外。J联赛之所以身价排名比拟低,主要缘由一是日本高程度、高身价的球员都在海外踢球,二是他们的球队以外乡球员为框架,外援也以适用为主,并没有几天价外援。但就是这样的J联赛,浦和红钻、鹿岛鹿角分别夺得了2017、2018的亚冠冠军。
但是金堆玉砌的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对阵J联赛球队却没有任何优势,更具挖苦意味的是一面为外援支付天价年薪,一面却需求用U23政策来强迫保证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我们经常思念20年前的国足,高中锋有黎兵、宿茂臻、谢晖、张玉宁等,速度型的有顶峰、杨晨、庄毅、于根伟、姚夏等,但为什么如今除了武磊再也没有优秀的前锋了?基本缘由就是在联赛的开展上舍本逐末,只为短期出成果,不为持久可持续开展!
青训体系健全,持续不时输出人才
日本的青训体系采取的是校园足球+俱乐部青训的双轨制。足球锻炼早已被列入日本的小学和中学教学大纲,孩子们从小就能够承受正轨的足球锻炼。不过足球锻炼是随同着文化课同步停止的,以至请求孩子们必需要修满文化课才干承受足球锻炼。而且从小学开端,各个级别的学校之间的足球竞赛十分多,一方面培育孩子们的兴味,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的集体主义和团队肉体。
在业余和职业之间的分水岭是高中联赛,在高中联赛中有天赋和实力的孩子会被职业俱乐部选进青训梯队。其他的孩子在高中联赛继续边学习边锻炼,不断到大学联赛,只需是有天赋和实力的,随时都能够被职业俱乐部选中成为职业球员。在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中,J联赛各级俱乐部的准入门槛就是要有完善的青训体系,至少要有U12、U15、U18三个年龄梯队。年轻球员之间的竞争十分剧烈,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小球员从高中联赛、大学联赛进入职业俱乐部,同样也会有很多人被淘汰。正是这种提高的青训和充溢竞争的选材机制让J联赛不会漏掉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
写在最后
其实认真算来,在1998年日本队初次参与世界杯的时分,只要中田英寿一人在意甲效能,如今却有大半支国度队都是五大联赛的主力,日本足球的起飞满打满算也就用了30年的时间。中日两国人种差不多,日本足球曾经为我们走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以我国宏大的人口基数和庞大的球迷群体,只需全面学习沿用优化,何愁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沙特。
世界杯预选赛上韩国、日本作为东道主不参赛,沙特、伊朗又在十强赛时被分到了另外一组,各种利好加上米卢[微博]的执教,中国男足之一次打进了世界杯正赛。
小组三场比赛,中国队分别以0比2、0比4和0比3的比分输给了哥斯达黎加、巴西和土耳其,肇俊哲和杨晨分别在对阵巴西和土耳其时射中门柱,中国足球与自己的世界杯首粒进球两次擦肩。
后面的比赛中,巴西和土耳其都打进了四强,巴西最终夺冠,土耳其击败韩国获得季军。中国队三战全败,进0球,失9球,净胜球-9。
扩展资料:
一、个人奖项
1、金球奖:奥利弗·卡恩(德国)。
2、银球奖:罗纳尔多(巴西)。
3、铜球奖:洪明甫(韩国)。
4、公平竞赛奖:比利时队。
5、金靴奖:罗纳尔多(巴西)。
6、金手套奖:奥利弗·卡恩(德国)。
二、更佳阵容
1、门将:奥利弗·卡恩(德国)、鲁斯图·雷茨贝尔(土耳其)。
2、后卫:罗伯特·卡洛斯(巴西)、索尔·坎贝尔(英格兰)、洪明甫(韩国)、阿尔帕伊·萨兰(土耳其)、费尔南多·耶罗(西班牙)。
3、中场:里瓦尔多(巴西)、罗纳尔迪尼奥(巴西)、克劳迪奥·雷纳(美国)、迈克尔·巴拉克(德国)、柳相铁(韩国)。
4、前锋:罗纳尔多(巴西)、哈吉·迪乌夫(塞内加尔)、哈桑·萨斯(土耳其)、米洛斯拉夫·克洛泽(德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2年韩日世界杯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更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赌球”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看到这个问题,思绪一下子就锁定了那场比赛。作为一个看球将近20年的人,国足大大小小的比赛看过无数,有过惊喜,更多的是失望,印象深刻的比赛也有很多,但唯独那场比赛,让人至今耿耿于怀,某种程度上,那还是中国足球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我说的这场比赛是2004年亚洲杯的决赛,中国队对阵日本队。那一年,亚洲杯首次在中国举办,当时阿里汉执教的国足既保留了郝师傅、孙继海、邵佳一、李霄鹏、徐云龙、李玮锋、肇俊哲这些参加了2002世界杯的球员,也有李金羽、郑智这样正值当年的球员,还包括了阎嵩、孙祥这样在国奥崭露头角的,以及更年轻的周海滨,阵容结构合理,至少在亚洲范围内是一流的。又拥有主场之利,因此,是外界公认的夺冠热门。
当时的亚洲杯只有16队参加,分四个小组,四个举办城市分别是北京、济南、成都和重庆,国足作为东道主被分在A组,同组对手是巴林、印尼和卡塔尔。小组赛首场,国足被巴林2-2逼平,次轮面对印尼,国足5-0大胜,末轮又1-0击败卡塔尔,小组之一出线。1/4决赛面对伊拉克,郑智两度命中点球,国足3-0完胜晋级。半决赛面对波斯铁骑伊朗,双方鏖战至点球大战,门将刘云飞扑出了对方的勺子点球,国足惊险5-4晋级,时隔20年后重返亚洲杯决赛。
决赛在8月7日晚间进行,记得当时关于这场决赛的报道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所有媒体和球迷都在期待中国足球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期待国足将士们能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家乡父老们面前,将亚洲杯的冠军奖杯留在中国,将中国足球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那支日本队并未派出全部主力阵容,中田英寿、小野伸二等人均未参赛,中村俊辅是球队的领袖。
那场比赛上半场,日本队利用定位球率先取得进球,但很快,国足就还以颜色,阎嵩边路突破后倒地传中,老将李明大禁区线附近直接射门,扳平了比分。
此后的30分钟左右时间里,双方都处于均势,直到第66分钟那次争议的出现。日本队获得角球,中村俊辅罚出的角球直奔后点而去,埋伏在那里的中田浩二用自己的手臂将球撞进了国足的球门。国足上下全部举起手示意对方手球,现场球迷也是反映剧烈,但当值主裁判阿尔·法哈里却选择性失明,面对重重质疑,坚持认定此球没有问题,进球有效,比分变成了2-1。
这个判罚的出现也让国足的士气受到了影响,但国足并未泄气,在接下来的20多分钟时间里向日本的球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也创造出了不少好的得分机会,但可惜的是,李毅大帝接连错失了至少2次扳平良机,其中一次已经过掉了门将,但已经没有了射门角度,只能回传,徐云龙的抽射被对方挡出,第二次则是球传出来了,但李毅没能及时启动。
最后时刻,国足大举压上,也导致后防出现空虚,第92分钟,日本利用反击机会形成以多打少局面,由玉田圭司再进一球,将比分锁定为了3-1,国足大势已去。终场哨声响起时,国足队员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不甘和愤怒,因伤没能出场的李玮锋一度想要冲进场内找裁判算账,被助理教练及时拦住。最终国足只在领奖台上领到了银牌,在走下场时大多都在议论着什么,很显然,这场输球很难让人服气,国足没有输在实力上,正是那次误判左右了比赛的走势与冠军的归属。
国足遭遇不公正待遇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我们自己的主场,在我们的首都,遇到这样的待遇,着实让人感到气愤。当值主裁是西亚人,联想到过往国足在西亚比赛时的待遇,很难让人不怀疑法哈里是不是有意而为之。
这场比赛的失利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转折点,3个月后,国足就因为1个净胜球的劣势没能进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8强赛,致使中国足球的发展计划被彻底打乱,中国足球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急转直下。
试想,假如赢下了那场比赛,国足就是亚洲冠军,国内对于足球的热情必将进一步高涨,普通民众对于中国足球的观点和印象也将大有改观,或许会有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踢球,会有更多青少年爱上足球。如果赢下亚洲冠军,或许也不会有3个月后小组意外出局的事件,且还可以参加2005年的联合会杯,与各大洲冠军同台PK,在那一年,克劳琛率领的国青队在世青赛上大放异彩,如果再加上国足参加联合会杯,国内的足球热必能达到一个高度。
可惜没如果,这些都只停留在了想象当中。时至今日,提起这场比赛,相信经历过的球迷都会耿耿于怀,阿里汉的国足那一年总共只输了2场比赛,偏偏是最重要的2场,一场丢掉了亚洲冠军,另一场输给科威特,导致失去出线主动权,最终遗憾出局。非常为那支国足感到惋惜。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