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家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杨子华
隋唐五代
吴道子、阎立本、王维、李思训、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荃、徐熙、韩干、薛稷等
北宋南宋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吴炳、林椿等
元
顾恺之(中国古代画家)
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雍、王渊、管道升等
明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徐渭、周之冕、陆治、张宏、陈淳、吕纪、林良、周臣、陈洪绶等
清代
吴作樟、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金农、恽寿平、边寿民、黄山寿、虚谷、任伯年、 蒲华、 吴昌硕、蒋廷锡、华岩等
民国
齐白石、张大千、张善孖、徐悲鸿、陈师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黄宾虹、王梦白、郑午昌、王一亭、王师子、缪谷瑛、吴笠仙、谢公展、溥儒、陈少梅、陈之佛、汪亚尘、吴湖帆、贺天健、吕凤子、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 潘玉良、潘天寿、傅抱石、江寒汀等
代表人物 顾恺之
顾恺之(348-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存世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张僧繇
张僧繇,中国南朝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
南朝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他的"画龙点睛"传说颇为脍炙人口。
展子虔
展子虔(约550-604年)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隋代杰出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尤以山水成就更高;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和"山水画祖"。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唐代杰出画家。出身贵族,乃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存世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
吴道子,生猝年不详,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画史尊称"吴圣",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存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 、《孔子行教像》、《八十七神仙卷》等。
董源
董源(?-962年)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作江南人,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南唐时,曾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工山水,早年学李思训,亦师王维。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笔墨,兼画龙水、钟馗,无不臻妙。存世作品有《潇湘图》 、《夏山图》、《溪岸图》等。
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范宽
范宽(约950-1031年)字仲立,一说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代杰出画家。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义大利,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澹、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
张择端
张择端(1085-1145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诚)人,宋代杰出画家。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等。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宋代杰出画家。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用笔简练,马的一举一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
北宋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局部) 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代杰出画家。南宋画院待诏。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元代杰出画家。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情于山水。常往来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
唐寅
唐寅(1470-1524年)又名唐伯虎,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自幼刻苦学习,有才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为应天府之一名解元。自称"江南之一风流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
明 文征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局部 仇英
仇英(约1409-1551年)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画家。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 张宏
张宏(1577-1652年)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明 张宏《青绿山水图》 徐渭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杰出画家。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餬口,潦倒一生。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
明 徐渭《花竹图》 朱耷
朱耷(1626-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画家。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所作山水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石涛
石涛(1642-约1707年)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清代杰出画家。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郑燮
郑燮(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又名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杰出画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外国画家
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斯画派
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
乔托、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
提香、乔尔乔内、丁托雷托
巴洛克艺术
鲁本斯、卡拉瓦乔、委拉斯贵兹
洛可可艺术
华铎、布雪、法兰哥那
新古典主义
威廉·布格罗、大卫、安格尔
欧洲浪漫主义
席里柯、欧仁·德拉克洛瓦
法国现实主义
科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
俄罗斯绘画
沃罗比约夫、萨符拉索夫、希施金、库因芝、列维坦
19世纪英国绘画
透纳、康斯太勃尔
乔托作品
印象主义
布丹、毕沙罗、马奈、德加、西斯莱、莫奈等
新印象主义
克罗斯、吕斯、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主义
塞尚、高更、梵谷、劳特累克
象征主义
夏凡纳、莫罗、勃克林、雷东、霍德勒、斯泰因勒、施瓦布
纳比派
塞吕西耶、瓦洛通、博纳尔、维亚尔、德尼
维也纳分离派
克里姆特、科柯施卡、席勒
野兽主义
马蒂斯、鲁奥、芒更、马尔凯、弗拉芒克、 凡.东根、弗里茨、德朗、杜菲
日出印象
立体主义
莱热、毕卡索、布拉克、佛雷内、格里斯、罗伯特·德洛奈
巴黎派
基斯林、苏丁、莫迪利亚尼、夏加尔
表现主义
蒙克、苏珊娜.瓦拉东、郁特里罗、奥古斯特·马克、黑克尔、诺尔德、凯尔希纳 、佩希施泰因、贝克曼、
莫兰迪、格罗兹、古图索、培根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克利、库普卡、马列维奇
达达主义
杜桑、恩斯特
超现实主义
米罗、马松、卢梭、德尔沃、马格里特、唐吉、达利、基里科、迪克斯、巴尔蒂斯
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
未来主义
卡拉、巴拉
抽象表现主义
霍夫曼、德库宁、阿伯斯、马瑟韦尔 克兰、蒂尔本库伦
行动派绘画
波洛克
光效应艺术
赖利、瓦萨里
波普艺术
罗伊·利希滕施泰因、劳申贝格、沃霍尔
莫奈睡莲
新写实主义
洛伊德、珀尔斯坦、霍珀、本顿、伍德怀斯、贝洛斯
超级现实主义
皮尔斯坦﹑戈因斯﹑埃斯蒂斯﹑克洛斯﹑科廷厄姆﹑贝尔(Charles Bell)、T.布莱克韦尔
文艺复兴
乔托·迪·邦多纳(1266年-1337年)、马萨乔(1401年-1428年)、波提切利、达·文西
18世纪
威廉·布格罗、大卫(1748-1825)、安格尔(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
18世纪画家
提香、乔尔乔内、丁托雷托、鲁本斯、卡拉瓦乔、委拉斯贵兹、华铎、布雪、法兰哥那、威廉·布格罗、大卫、安格尔、席里柯、欧仁·德拉克洛瓦、科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沃罗比约夫、萨符拉索夫、希施金、库因芝、列维坦、透纳、康斯太勃尔、布丹、毕沙罗、马奈、德加、西斯莱、莫奈、克罗斯、吕斯、修拉、西涅克、塞尚、高更、梵谷、劳特累克、夏凡纳、莫罗、勃克林、雷东、霍德勒、斯泰因勒、施瓦布、塞吕西耶、瓦洛通、博纳尔、维亚尔、德尼、克里姆特、科柯施卡、席勒、马蒂斯、鲁奥、马尔凯、弗拉芒克、弗里茨、德朗、杜菲、莱热、毕卡索、布拉克、格里斯、罗伯特·德洛奈、基斯林、苏丁、莫迪利亚尼、夏加尔、蒙克、郁特里罗、奥古斯特·马克、黑克尔、诺尔德、凯尔希纳、佩希施泰因、贝克曼、古图索、培根、康定斯基、克利、库普卡、马列维奇、杜桑、恩斯特、米罗、卢梭、德尔沃、马格里特、唐吉、达利
外国代表人物 乔托
乔托·迪·邦多纳,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 为是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和先驱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同中文一样,只称他为Giotto,乔托。艺术史家认为乔托应为他的真名,而非Ambrogio (Ambrogiotto) 或Angelo (Angiolotto)的缩写。
毕卡索(立体主义画家) 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 Fillippo)出生于1377年的佛罗伦斯〔今义大利境内〕,卒于1446年4月15日佛罗伦斯,享年69岁,是义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职业建筑师及工程师的先驱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佛罗伦斯的圣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 即Duomo)穹窿顶(1420∼1436)是用施工机械建造的;这种机械是布鲁内莱斯基为该工程所特意创造。人们对布鲁内莱斯基一生及其经历的了解大多是根据写于1480年代的一本传记,该书作者经鉴定是当时一位被人们称许的年轻人马内蒂。
马萨乔
马萨乔 (Masaio,1401-1428)义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是之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1422年加入圣路加工会(正统的画家行会),1428年秋卒于罗马。原名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马萨乔是其绰号,他作风懒散,除了艺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性格放荡不羁,但在艺术上很受同行们的器重。
达文西
李奥纳多·迪·皮耶罗·达·文西(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更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文西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文西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斯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斯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李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是巴黎的罗浮宫的三件镇国之宝之一。
素描的起源:人类开始懂得绘画是从素描开始的,根据考古发现,现在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高省多尔多涅附近的称为接斯柯的岩洞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前者距今2万年,后者距今约1万年以前。
原始人用最简单的材料绘制他们所狩猎活动中的猎物。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的野牛尤为精彩,其中一头低头挺角向前冲的野牛,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充满向外的运动感。是用鹿脂烟熏绘制的。然后用红色的矿物在上涂绘。因用单一的绘制,故而可以称之世界上最古老素描画。
扩展资料
素描的发展:在世界美术的发展史上,素描发展由远古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其中中世纪时期:封建统治日益专横,禁欲主义的观念,导致人们思想禁锢,所画的人物单板,面无表情,比例错误。所以这一时期的素描是黑暗时期,幼稚时期。素描的真正发展的在文艺复兴的到来之后。
文艺复兴:这个时期素描迎来空前大爆发,诞生的很多大师,譬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托,提香,丁托列托等等。由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画家们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绘画基础理论,艺术理论和素描理论。推动的素描的发展。
这时期诞生了最初的艺术理论——列昂.巴替斯塔.啊尔伯蒂的《绘画论》高度评价了写实、透视的绘画基础理论。并强调画家对对象的创造性的研究,具有形象的综合对象的能力,为此,他首次提出画家应从最简单的几何模型开始训练,这是素描基础训练最早产生的理论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描
《倒牛奶的女工》的右下角有一个暖脚炉,暖脚炉后面的墙上贴着的瓷砖上画着小小的丘比特。暖脚炉和丘比特在当时有着很明显的性暗示。然而女工完全无视了能让她舒适的暖脚炉,而是专心致志地用着不再新鲜的面包和牛奶做着面包布丁,所以这幅画其实描绘了17世纪荷兰所崇尚的勤俭持家、把小家庭经营得很好的美德(domestic virtue)。
库贝尔
Boucher, Triumph of Venus, 1740
这是洛可可大师布歇尔的一副充满着 *** 意味的作品。画中左下角有一个女子,正在 *** ... 当时在上洛可可艺术,教授讲到这幅画时,她的措辞是"Oh, she is well pleased with herself"... 上另外一堂课时,教授也讲了这幅画,她年纪比较大,讲到这个时非常尴尬,她说: "Look! What she is doing!" 然后就匆匆跳到下一页幻灯片了hhhhhhhhh。
库贝尔
William Blake, Newton, 1795
布莱克是一位英国的诗人和画家,他热爱自然,追求一切有着灵性(spiritual)和神圣的美好事物,他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非常讨厌牛顿,一个用物理用数学用各种科学来理解世界测量世界的人。更可恨的是,牛顿还给色彩制定了一套理论(光色原理?),而对于布莱客来说,光是非常神圣的、充满无限的灵性和无限可能的美好事物,是不可以被理性或者科学亵渎的,于是布莱克便画了一幅画来讽刺牛顿。
库贝尔
这幅画描绘了布莱克讨厌的牛顿,他坐在黑暗的海底的最深处,专心测量着他几何,研究着他的数学。他背上的的一块块肌肉,仿佛龟壳,又仿佛铠甲,将他深深的包裹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外面神圣的大世界隔离。他对眼前海底世界的一切,那些怪石,植被,微生物等奇妙的存在,都熟视无睹。他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只专注于冷冰冰的理论,完全无视了身边任何神圣超然的存在。
(嗯,物理不及格数学艰难过的我也讨厌牛顿hhhhhh)
法国印象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对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
1874年4月15日至5月15日,一群组成《无名画会》的独立青年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塞尚、德加、基约曼、贝·莫里索,在嘉布奇修女路35号纳塔尔照相馆举行了联合画展,它成为当时的一桩丑闻。记者勒卢阿在4月25日《喧闹》报上根据莫奈的一幅题为(印象,日出)的作品嘲弄地称参展者为印象派画家。
这一词语被画家们自己接受了,它受到欢迎,并风靡世界。然而它的定义却是不准确的,并且随着作者的不同,在技术、美学、哲学上的意义广狭不一。评论家们把生动的理想上升为体系,从而以他们的理论印象派取代了本由画家自发形成的印象派,加上后来反对印象派的各种表现蜂拥而至,就更使界限变得生硬,并且还歪曲了它的范围。因此,人们很难重新找到该派真正的艺术气氛和正确地指出这一不仅更新了观察 *** ,而且更新了整个现代感觉,使那么多极不相同的画家走到—起来的艺术运动的广度。这些画家每人都以他特有的天分完成了自己的事业,而印象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促进着画家天才的自由表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的历史,回顾一下这些原则。
印象派这一代画家出生于1830—1841年间:毕沙罗最年长,生于1830年,马奈生于1832年,德加生于1834年,塞尚和西斯莱生于1839年,莫奈生于1840年,雷诺阿、巴齐耶、基约曼和贝尔特·莫里索生T1841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这些青年革新者于1860年在巴黎汇合。当时在瑞士画院的是毕沙罗、塞尚、基约曼,在格雷尔画室的是莫奈、雷诺阿、巴齐耶、西斯莱。不过,他们很快便离开那里,奔赴枫丹白露森林,开始以巴比松自然主义的结实画风作画,然后,又前往塞纳河的港湾和莫尔尼公爵大力为之扬名的英吉利海峡沿岸。
在1860—1870年间,它们成为印象派的摇篮。就在充满光和水的环境之中,在和两位引路人布丁(1824—1898年)、容金德(1819—1891年)接触之后,莫奈建立起他那越来越明快,具有空气感,并且色彩华丽的画风,而毕沙罗和西斯莱则接近柯罗。塞尚带着浪漫主义的桎梏,德加处于古典主义的统治之下,他们均未参加这一前期印象派。至于马奈,则由于其题材的现代特色和在落选者沙龙(1863年)上造成的成功丑闻,可能是无可奈何地成为在盖勃瓦咖啡馆聚会的年青画派的联络旗帜。
1869年,在表现阳光下的人物和构图方面一直借鉴库尔贝的莫奈和雷诺阿一起来到布伊瓦尔,画着同一个格努耶尔码头。在一刻不停的喧闹气氛之中,小船和五颜六色的服装熙熙攘攘地拥向那里,从茂密的树叶中透过的鳞光在波动的河流上闪烁。为了反映出这一场面的生机和欢快,他们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表现力,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未来印象派的技术原则:分色,颜色的闪耀。于是,一种新的观察 *** 便诞生了,它不是出自一种理论,而是对自然,对陡峭的塞纳河岸所沐浴的阳光进行观察的结果。当然,他们尚未确定一致的风格,而且一直要等到1873年,它才被真正地意识到,然而最初获得成功的新鲜感却是永远不会被人超过了。
就在这伙画家的研究开始成形之时,1870年战争却把他们驱散到四面八方去了。马奈、雷诺阿、德加和巴齐耶上了战场,巴齐耶还在伯那拉罗兰德战役中阵亡。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逃到伦敦,杜比尼介绍他们认识了后来成为他们主要捍卫者的画商迪朗·卢埃尔。对透纳和康斯泰勃作品的观摹更是大大加速了他们的技术演变。1872年,莫奈在阿让德伊,毕沙罗在蓬图瓦兹都创作出了新的外光风景画,一个是阔大雄奇的宇宙之景,萦绕于水的变幻之中,沐浴着奇妙光影,吸引了雷诺阿、西斯莱、马奈,另一个是大地田庄的拧情之诗,更关心建设性的因素,使塞尚和基约曼受到启发。
1873年,当德加接受了马奈、塞尚的明亮画风,有了自己独特领域之时,印象派的风格便已得到普及,并且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为水的反光所必须的破碎笔触也被运用到树、屋、天、山和风景的一切成分上。色调有条不紊地明亮起来,而且阴影里也出现了色彩。柯罗用作中间过渡色的灰色和棕色让位给了根据补色法则,由于光的混合,从而协调着或对比着的纯色。观点的一致也带来技巧的统一,对光的赞美和强调成为统率一切的原则,以至抛弃了轮廓、体积感、明暗和过于琐碎的细节。他们运用开放着的,显身于“大气之中”的形,让整个构图保持着草稿的生动,画面上带有使当代人不愉快的未完成感。
西尔威斯特很巧妙地区别了三位纯风景画家的个性:“莫奈最灵巧、无畏,西斯莱最和谐、小心,毕沙罗最真实、纯朴”。雷诺阿则把人物也带到阳光下面。1874年,除了马奈忠实于沙龙之外,.整个印象派都惹恼了公众,遭到了激烈的辱骂和挖苦。少有的一位维护他们的评论家布尔迪这样确定他们的两个共同愿望:“在 *** 上,充满外光的逼真性,在情感上,明确之一印象。”随后,到1886年为止,他们一共举行了六次联合画展。1876年,迪朗蒂发表了标题颇具含义的文章《新绘画》,敏锐地分析了这些青年画家们的方向:“他们从直觉到直觉地慢慢作到把阳光分解为光线和光的成分,再通过他们铺在画面上的虹彩的整体和谐去重新组合统一”。
1877年可能是印象派达到巅峰,空前绝后地共同放射出异彩的一年。在雷诺阿的建议之下,乔治·里维埃在印象派第三次画展之际发行了一份小报《印象派画家》,他在报上聪明而热情地评论了朋友们的努力:“为了色彩而去画一个主题,而不是为了主题本身,这就是印象派画家区别于其他画家之处”。这样,重点便被放在争取绘画的独立自主上面,对于“写生对象”的凝视取代了由传统、历史、资产阶级习俗所确定的“主题”的学院式含义。脱离时间和空间的一棵树、一间茅舍、一角风景,都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源泉,绘画就在自己的对象里和自己的内容偶合,而不存在任何外来启示。1878年,又出版了迪雷的小册子 《印象派画家》,它和迪朗蒂的文章一起,被视为对该派所作的全面研究。
1880年,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拒绝参加印象派第五届展览,从而造成了该派个性和美学的危机。在完全遭到蔑视,却拿出卓绝作品的雄壮十年之后,恰恰在它开始得到承认的时候,它却不能以自发的理想继续存在下去了。它的各位创始人终于在成熟之后各奔他方,但仍然忠实于使他们互相接近的共同迷信:自然和自由。
1883年,伴随着马奈之死的是由印象派哺育出来,然而却反对它的新一代(修拉、凡高、高更、劳特累克),而这恰巧是在创立印象派的小团体不顾迪朗·卢埃尔的斡旋,彻底分裂之时。在地理上的分散(毕沙罗在埃拉尼,莫奈在吉威尔尼,西斯莱在圣·马麦、塞尚在埃克斯,雷诺阿不断地往来于巴黎和外地,最后定居普罗旺斯)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美学上的分道扬镖。按照最了解该派的专家之一利奥那罗·文杜里的说法,“莫奈倾向于光和色的象征主义,毕沙罗为点彩派所吸引,塞尚聚其精力于构成,而西斯莱则在自己画风中找到一种缓和”。
如果说雷诺阿和塞尚由于天分所致,很快得以自制和立稳脚跟,不停顿地继续前进,终于达到完善的话,莫奈、西斯莱、毕沙罗这三位更直接联系于印象派,更不易驾驭的风景画家则遇到了各种曲折。他们左右为难,矫揉造作,追求装饰趣味,再也不能获得他们年青时那种完美的平衡和自发性。他们的技术有时变得庸俗,给人以江郎才尽之感。当然,他们还是不乏杰作的。不过,系统的精神、文学和科学的影响经常抵消了他们的直觉。1895年后,毕沙罗重新获得惊人的创作力,他最后的杰作,和莫奈、雷诺阿、塞尚一样,成为对印象派具有巨大深远意义的贡献:宇宙的气息,光的振响,面对大自然所获得的直接感受。
因此,印象派并非是1660年的学院派那样有着牢固的纲领和严格的师生关系的学派,而是一些无思想忧虑,却富于感觉的青年画家所特有的趣味相投,是一次生动的实验,是一段友谊和博爱的时刻。他们突然发现了世界,发现它相当广阔新颖,可以无束缚地供每人汲取。由于他们不是来自一种理论,而是完全自由地作画,因此,他们也就反对一切传统的“法则”。如果说差不多所有先进的画家,不管秉性多么不同,都在1860至1870年间互相接近和联系起来,为被称之为“印象派”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话,那丝毫不是因为逐步服从于某种统一的原则,某种技术诀窍,而恰恰是由于在与自然和生活的接触之中,以马奈为首的那种迫不及待地从一切官方信条、学院派束缚中解放个性的愿望。“恰恰是真挚的感情;赋予作品一种类似于 *** 的特点”,马奈说道,“当时画家们想到的就是表现出自己的印象。他们寻求成为自己而不是旁人”。事实上,印象派画家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直觉的吸引,只能以自己的真挚去找到 *** ,他们的每一幅作品,由于不是一种“熟练”的结果,而是一种“创造”行动,所以都再次参与和发展着绘画。世界上的一切都不会一成不变,也不会是凝固的和划好等级的。所以投向它的每一目光都会有新鲜感,每一细微之处都在为处于运动之中的美丽添色增辉。这种自由不可避免地冒犯当代由美术学院固定下来的僵化的看法(社会僵化的表现)。
不过,我们感到印象派的实践在越来越忠实地发掘现实中的光,而这和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在库尔贝的影响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印象派画家都是从现实主义传统起步,来加强这一传统,直至推翻这一传统,成为今天的非现实主义。尽管他们让我们看到的富于感受的世界形象更为真实,或者我们想要它比现实主义的客观资料更加肖似,但是我们必须排除那种纯粹和新印象派科学要求一起出现的 *** 念头,看到它们不是继承而是对立。现实主义绘画是以知识作基础的,根据知识去安排感觉,也就是说是待在传统的框框里:遵重轮廓,解剖学和透视学,以实现明暗关系作为主要宗旨。印象主义的感受主义则是和现实主义的智识主义相对立的,它的统一画风建立在个人的直观与爱好,排除一切理论材料的基础上。外部世界失去了约束力,被全部化作反自然主义的颜色,成为画家的音乐键盘和一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灵去歌唱的“主题”。
在这里,我们自然想到德拉克洛瓦,但是印象派的自由要比浪漫主义的自由更加有力,更加丰富。浪漫主义确实含有过多的混乱、幻念,过多的往往做作的外部成分,过多的荒诞的文学暗示,而印象派则将绘画从浪漫主义的文学 *** 和写实主义的社会修辞中解放出来,还其本来的纯洁。这种以英勇斗争赢得的,并保持着独立性的绘画同样表现出时代精神,成为正直、真挚、个性解放与社会平等的浪潮,给予贫困阶级以最伟大的人类尊严,在最乡土化的主题和最不足道的每日生活中发现诗情画意——阳光的不加区分的博爱。它反对“选择”、高贵,特殊,反对“定论”,反对等级口径和沙龙虚伪的高雅。
在美学上,表现阳光的这一辉煌时期是与光学的进步,视觉至上的不断加强以及精神方面的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该世纪人道主义的要求相配合的。由夏加尔说出,并使全世纪的画家从此涌向法国找寻的“阳光——自由”就是印象派鼎盛时代的理想。尽管我们通过分离出主要由莫奈发展的外光潮流的办法,可以毫无困难地确定印象派主要的北欧渊源,充满错综复杂的影响和个人交往的形成过程,其兴盛,曲折、局限性、代表人物,与当代科学及思想的关联,但应该肯定,即使是在1870—1880年这段最为一致的时期中,也始终存在涉及各个方面的多种研究,并且在那以后,随着新一代的到来,其他倾向更接踵而至。《新印象派》、《象征派》、《表现派》,正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臣属于印象派,所以,它们对印象派的反对尤为激烈。不过,从1860年到1900年,毕竟有一种广泛的精神统一穿越了复杂的秉性和派别,标志着整整一个时代,而人们完全有理由把它命名为印象派时代。在该时代里,由于史无前例的天才聚合,使绘画赢得了完全的独立自由,同时最真实动人地为该时代的生活和深刻愿望提供了见证。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1819年生于法国的奥尔南,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当他23岁时就已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
在1846年间他创作了以自己为主题的“抽烟斗的人”.这幅画富有灵感,暗红色的背景,灰色的上衣,带有灰绿色阴影的白色衬衫,黑色的头发和胡子围笼着带有橄榄色阴影的微红脸部;这个脸画得犹如提香的手法那有有力。肩膀厚实,脸部的柔和感觉表现得极其雅致。这种雅致的感觉还扩而及于深调子,涉及突出在深暗背景上的形体,使得这个“得意而调皮、富有幻想的、似乎沉醉在熏污烟斗的烟雾之中的”脸,盖上了安逸而幸福的烙印。造型的想象力是雅致的绘画处理基础;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安逸姿态,突出着浪漫主义的幻想神情。在这幅自画像上,库尔贝的自我欣赏得到了完美的抒情体现。后来,他画出了更加重要的作品,在绘画处理方面更加丰富的作品,可是再没有一幅比这幅更加优美了。当库尔贝画这件作品进,他还只有27岁。正由于库尔贝的自我欣赏,他的许多自画像成了杰作。
1848年的革命激起了库尔贝描绘贫困场面的兴趣。在1849 年时库尔贝创作了一幅表现贫苦人民生活的人物肖像画“采石工人”.这幅画后来毁于之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主题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是来自于库尔贝在迈西埃尔附近的一次邂逅:他在路上看见两个凿石头的男人。他们那悲惨的境况和他们的窘状让库尔贝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艺术必须描写这种真实的现象,结束当代那种矫揉造作的艺术。在烤人的阳光下,在道旁的沟边。石工的形体微微地突出在高耸的绿色山坡前,山坡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上面驰过一大层云影。仅仅是在画面的右角,在山坡的后面,可以看到一小角蓝天。他的这种选择,招致了许多人对他的不解和批评,资产阶级和慈善家嘲笑他,他的同事也指责他,然而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和德拉克洛瓦却被这种极其不同、极具说明性和全新的观念所打动、慑服。因为库尔贝的想法和传统格格不入,以致于他的存在是个令人讨厌的现象,他画的社会内容也令人心烦意乱。同时他也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一个不讨人喜欢的顽固分子。他的画作摆脱了古典的准则,那直言不讳的写实主义风格引起了一阵风波。
“奥尔南的葬礼”,同样创作于1849年,它不是像“采石工人”那样有感于人类的贫困而作。这幅画是以令人惊异的技巧画成的。风景色彩绝妙的透明感,以及红、白、青各色的调子,使得整个画面为之丰富起来。平面铺开的构图是由于画室狭小所造成的,画家在画室里无法退到远处去看画。据库尔贝说。他只好"瞎画一气"。因此,前景堆积了那么多人物的肖像;这些肖像主要是具有文学的性质,而不是艺术的性质;画家画这些肖像的用意,是为了刻画出这些坚强的在体质上和精神上都很有韧性的高地人性格来。妇女们脸上的悲伤表情,虽然也受到了人们的赞美,但还是有点做作;在这幅画中,更应该得到赞美的是这些脸部的“绘画性”。
绘于1854年的“库尔贝先生,您好”,表现的是他自己背着画家的用具徒步走过乡村,他的朋友兼顾主正在尊敬地向他打招呼。在习惯于学院派艺术代表作品的人来看,这幅画必定显得十分幼稚。质朴的布局根本没有优美的姿态,没有流畅的线条,也没有动人的色彩。在“体面的”艺术家及其捧场者来看,一个画家把自己画成 *** 外衣的流浪汉模样,这整个想法必然大逆不道。
“画家工作室",作于1855年,是尔贝的一件在油画处理上最复杂也最成功的作品。画家的立意是要以这幅画来作为对他在1848年以后生活的一个回忆;画面中央是他自己在画一幅风景画,旁边是一个裸体的模特儿,左边是一批名士的生活场面,右边是他的一些朋友的肖像。骄傲的抒发、感伤的回忆以及十足沾沾自喜,赋予了整个构图以如此天真和温暖的生命力,如此的真挚感,以致它并不显得可笑了。在这里,又是表现技巧的高超挽救了一个本来是非常幼稚的构思。同有关此画的那议论相反,它有绘画和构图上的统一,有气氛和调子问的统一。所有人物排列成一个半圆形,中央是画家本人的形象。炽热、窒闷气氛的统一,仅仅为库尔贝正在画着的那幅风景画的过于鲜明的色调所打破。色彩的统一以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棕调子为基础。后面的那一大块墙壁,就其玫瑰色、青色和棕色调子的无限柔和而论,本身就是一个杰作。模特儿的裸体是库尔贝最成功的人体之一,虽然她是根据照片画的。所有的体积都是用光和影来表现的,而丢在地板上的粉红色衣服,则是一幅极好的静物画。朋友们的肖像是从库尔贝过去的作品中搬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是一幅记忆画,一件真正的幻想之作,它没有体现出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意图。把这幅画与"奥尔南的葬礼"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库尔贝从摆脱现实的束缚、从他投入这一自我赞美的那种温情中所得到的好处。画中人物由于刻画得的过分清晰而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仅仅依靠独立自在的浓厚气氛才把整个画面统一为一体。由此而产生了颇为雅致的整体感觉的统一和人物的自成一体的对比。
和人体相比,佛朗什·孔特的自然、岩石和溪流,或者巴拉瓦斯或特鲁维尔附近的海景,更使他动心,在他那傲慢的心灵中得到了回响,激发了他的无限热情。他的风景杰作的秘密也就在这里。“绿荫下的小河”,又名“黑泉河”(图6),展出于l867年,是库尔贝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幅画用色范围有限。树是绿色的,在阴影处成了灰色的;水是灰色的,水中倒映着绿叶。岩石也是灰色的,上面有棕色的阴影。天空是浅灰色的,闪射着天蓝色的亮光。因此,整个画面的生气都是建筑在浓淡层次变化、倒影和透明的色调上。我们兴奋地感觉到画中空气的抖动,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感觉到安宁、坚定和永恒的力量;自然的雄伟,万籁俱寂的雄伟,在这幅画中获得了庄严隆重的性质。
库尔贝天生喜好体积庞大和气派庄严的事物,这使他对无尽的大海有了一种莫名的喜爱之情。为了表现海,库尔贝感到必须使用更亮一些的颜色;但是,在使光线不失去作为色调统一手段的意义这一前提下,他加强了个别的颜色。他越是不受题材的约束,他也就越是集中注意于海和天的光线,而效果也就越成功。“平静的海”(图7)是真正的杰作。前景是灰紫色的海岸,岸上有两只棕色的小船,浪花透射出黄色和玫瑰色的光线,绿色的海,灰色的天一一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露出一些小块的青天。但只消有这么轻轻几笔天蓝色,就足以使画面增加生气。画面所收入的空间是庞大的。海天无际。但库尔贝自己觉得自己这时是一个巨人。船可以只是一些渺小的斑点。可是,那个会这样观察的人,他自己是一个巨人。在19世纪,没有一个人曾经在大海面前感觉到自己如此力大无穷。平静的海不止一次地激发了库尔贝的灵感,而且总是成功的。
无论怎样,库尔贝就是这样,他要的不是好看,而是真实。他想用他的画去 *** 当时公认的程式,表现出与熟练处理传统俗套之作相对立的、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毫无疑问,库尔贝的画是真诚的。库尔贝曾说过:"我希望永远用我的艺术维持我的生计,一丝一毫也不偏离我的原则,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库尔贝就是这样有意抛弃容易取得的效果,决意把世界画成他眼睛看见的样子,这鼓励着许多人去蔑视程式,只凭他们的艺术良心办事。这是库尔贝的力量所在。他的范围越是有限,他的力量也就越以势不可挡。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