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第七代掌门人(罗斯柴尔德成员)

2023-02-23 1:38:13 体育资讯 sbotpo

揭秘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传说中的巨无霸!

靠战争崛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已经衰落,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只有走进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迷宫的大门,我们才会明白他们的秘密和真相,才能探寻支撑他们毕生积累财富、誓死捍卫家业背后的信仰。

被誉为“第六帝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崛起于战争,曾经有一个时期只要欧洲有战争,该家族就会向各国 *** 提供军事贷款。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无所不能,这被认为与家族实情不吻合,目前家族的产业规模已经很小了,家族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

家族的财富积累必然引来一些势力的敌视,同时家族式的运作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但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已经富过第八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继承着强大的“财富DNA”,这帮助他们清晰地看到战争、政治、经济变局的内幕,预判未来的商业趋势和经济走向。

或许今天的“罗斯柴尔德”这五个字并不如100年前那么人尽皆知,毕竟其家族成员在二战后早已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而且他们总爱躲在金融大鳄或银行财阀身后操控全球经济,显得神秘莫测。然而,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的传奇仍在延续,外界对这个欧洲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的描述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那么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少财富以及权倾天下到何种程度呢?

靠战争崛起

历史学家说,19世纪时欧洲有六大势力,前五位分别是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第六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此后,“第六帝国”成为罗斯柴尔德的另一个称号。还有人这样假设罗斯柴尔德在金融界的地位:如果金融界没有这个名字,那就相当于“长坂坡”里没有赵子龙、“空城计”里没有诸葛亮。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的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他靠做古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1802年,丹麦海军被英国打败,国王向侄子威廉王子求援,这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式与皇室挂钩创造了机会。

1812年,创始人梅耶去世,五个儿子分赴五个国家,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主要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更大的金融王国。1815年,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的事业终点,但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繁荣的开端,由于情报准确,家族在英、法证券市场上收益超过2.3亿英镑;1824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持有巨额 *** 公债的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损失1.7亿法郎,家族面临空前财政危机,但随后因抛售及时,其他四兄弟在欧洲证券市场收益超过3亿英镑,挽回财富。到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

这个家族的崛起,刚开始的确跟战争有关。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等,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曾经有一个时期,只要欧洲有战争,该家族就会向各国 *** 提供军事贷款;即使某国打败了也没关系,战后他们可以为战败国提供赔款。就这样,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伦敦的罗斯柴尔德曾一夜之间成为伦敦最受尊敬的英雄。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中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1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经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进入20世纪以后,罗斯柴尔德家族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发财机会:为世界上更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船”—泰坦尼克号提供保险(放心保),可内迪·罗斯柴尔德却对唾手可得的巨款敬而远之。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在冰海沉没,1000多名乘客遇难,有人吹捧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先见之明,但得到的回复却很出人意料:“只是觉得这艘船太大了,它未必浮得起来。”到20世纪末时,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家族控制,其家族资产超过了50万亿美元。可以说,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在欧洲金融界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还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之一次世界大战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实力被夸大

在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中,罗斯柴尔德这个神秘家族无所不能,仿佛暗中操纵了整个世界。其实,如果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深入了解的话,做出任何有利或不利的结论都显得草率甚至荒谬。他们并没有那么神秘,家族甚至开通了官方网站,里面列出了罗斯柴尔德企业目前的情况。他们的成员也经常抛头露面。2009年夏天,该家族第6代掌门人大卫在访华期间曾表示,书中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描写有些纯属杜撰,与真实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吻合,为此,他曾私下要求现场嘉宾不邀请宋鸿兵。

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档案中记录了一些投资事例。南非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他们拥有全球70%的钻石产量。还有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三家铁矿石集团可以说是让各国钢铁企业又爱又恨的企业,因为他们的铁矿石产量占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这几家公司的背后其实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还有酒店业,比如说圣雅克大酒店,这是很多国家领导人去法国的时候都想要住的一家酒店,还有顶级的酒庄,拉菲和木桐,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

进入现代后,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成员,都是典型的欧洲银行家,和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的银行家们没有本质区别。他们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那就是位于中国香港的“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因为它在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发言权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规模已经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衰落也很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罗斯柴尔德家族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旗下的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美国的花旗集团和摩根集团成绩反扑,而欧洲的融科财团虽然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但他们利用瑞士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损失,在战后取代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欧洲的金融寡头。自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能依赖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生存。

财富积累必然少不了一些势力的敌视。在一些西方国家,为防止财富因世代相传而过度集中, *** 对遗产课以重税。遗产税被称为“罗宾汉税”,即只对极少数富人征收,具有“劫富济贫”的作用。以德国为例,遗产税高达50%。但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巧妙合法地避税成功。

在巴黎,1949年6月的某一天,股市开盘两小时后,超级绩优股罗亚德奇石油公司和坦特综合金属工业的股价疯狂下跌,专业的股票交易商纷纷抛售股票,交易所霎时笼罩在 *** 的恐慌中。很快地,蓝筹股大肆杀跌,法国数一数二的罗尼克矿产公司的股价跌至地板价,世界钻石市场份额之一的德比昂公司也岌岌可危。一天之中,巴黎股市指数创下数月来的更低记录,整个暴跌过程让投资者目瞪口呆。更糟糕的是,没人知道原因。第二天一早,法国各大报刊又刊登一条消息:巴黎罗斯柴尔德家族首脑人物艾多亚尔·罗斯柴尔德男爵因病去世。与此同时,头一天暴跌的蓝筹绩优股股价又因巨额资金的大量介入而恢复拉升至暴跌前的股价。而罗斯柴尔德男爵正是股市大 *** 中的四家蓝筹绩优股公司的大股东。

真相水落石出,有一股神秘力量操纵了这次暴跌,他就是庞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这绝不是假设。根据法国税法规定,对死者名下股票等有价证券所征收的遗产税,是以死者死亡当天股票的收盘价为准。因此,对富人而言,若是死亡当天的股价比平常低一些,即使只低20%,也可以节省一笔巨额遗产税。不得不说,经过缜密设计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式的避税手法真的很完美无缺,利用死亡来获取商业利益,看似简单的操作,却为家族赢得了巨大利益,这再次阐述了一个事实,抓住商机赚钱是他们终生的信仰。

不得不提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式运作虽然曾经帮助他们开疆拓土,但也阻碍了他们继续发展。上世纪60年代,许多欧美大银行靠上市筹集大量资金,而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这种古老的理念与现代金融格格不入。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即便罗斯柴尔德银行已经衰落,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财富家族到底有多少钱?至今都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人们只知道在1850年左右这个家族就已拥有60亿美元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6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要知道,2011年全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5万亿美元,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拥有的财富几乎是美国全年GDP的4倍,是2010年世界首富的近1000倍。

更鲜有人知的是,这个家族早在100多年前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罗斯柴尔德北京办事处,至今还保存着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亲笔信。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财富嗅觉敏锐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自然不会错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契机。他们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设有办事处,在中国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中国客户很多,既有央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有民营企业小肥羊、阿里巴巴。

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曾表示,葡萄酒,艺术和银行是他们家族的三大传统投资领域。有趣的是,据目前已有资料,该家族在中国已经涉足散弹投资领域中的两类。作为财富顾问,他们曾经参与中国相关的更大并购案,中国联通240亿美元收购中国网通集团。2007年8月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2540万欧元获得青岛商业银行4.98%的股权,即9883万股。

在葡萄酒投资方面,2009年初,罗斯柴尔德的拉菲集团和中信华东集团,在山东省蓬莱市合作投资成立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就业公司,项目一期总投资1亿元。半年前,32岁的亚历山大·罗斯柴尔德刚刚成为这个银行帝国的第七代接班人。他此前在其他金融公司任职,5年前才进入家族企业。可见,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年青一代依然有自己的生财之道。

五大财富DNA

只有走进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迷宫的大门,我们才会明白他们长盛不衰的秘密和称霸全球的真相,才能探寻支撑他们毕生积累财富、誓死捍卫家业背后的信仰。事实上,在翻阅资料后你会发现: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史就是一部世界金融发展史,甚至能从中清晰地看到近代战争的烟火、政治风云、经济变局背后的内幕瓜葛,预判未来的商业趋势和经济走向。

罗斯柴尔德是一个尚未老去的财富家族,每一代人的商业故事都是传奇,他们是如何保持长期兴盛的呢?总结之下,这与该家族一直传承的几大“财富DNA”有密切关系。

之一,家族团结高于一切。罗斯柴尔德的族徽设计师一只大手抓着五支箭的形象,含意是单独一支箭很脆弱,而一把子箭很难被折断,告诫家族成员之间要团结。家族创始人梅耶在遗嘱中也写道:“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团结友爱,不得勾心斗角。”他反复叮咛五个儿子:“只要团结,世上就没有人能战胜你们。”能够传承260多年而不衰,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而不倒,正是得益于恪守祖训。

第二,勇于追求富足生活。他们是典型的从贫民窟走出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在发家之前,创始人梅耶的日常工作就是从垃圾堆里找古钱币,受尽侮辱时曾不屑一顾地说:“我蹲下、跪下、是为了跳得更高。”赚钱逐渐成了这个家族的爱好,甚至是一种信仰,他们曾说:“赚钱,获得影响力,是我们家族的信仰。”德国诗人海涅说:“如果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那么罗斯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第三,跟政界搞好关系。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条祖训这样写道:“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他们的发迹一开始就跟 *** 密不可分,梅耶以很大的折扣卖几枚罕见的金币给冯·伊斯托弗将军,很快将军就把梅耶当作知己。经将军引荐,威廉王子召见了梅耶,原来王子本人也是金币收藏家,同样的 *** ,梅耶取得了王室的青睐。普法战争中,威廉王子逃跑前将一笔300万美元的现金交给梅耶保管。这就是该家族通往金融帝国的之一桶金,之后更是通过 *** ,控制了很多资源型产业。

第四,信息是赚钱的法宝。这个家族有着精准的情报系统,其银行分布与欧洲主要工业国家,能迅速收集、整理并传递可靠情报,使得预判永远比市场早一步,以至于连欧洲王室和贵族宁愿用罗斯柴尔德的信使也不用外交邮袋来传寄信件。无论是滑铁卢战争还是掌控苏伊士运河、无数次购买公债,都是其情报系统的功劳。更传奇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中,竟有人被卷入震惊苏联的“间谍案”。

第五,保守的家族化运作。让家族成员担任掌门人,而幸运的是,这个家族也从未出现叛逆者。他们也拒绝融入现代流行的借贷投资模式,只是谨慎地用自己已有的财富资金做投资,也正因为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该家族也因其保守的投资风格毫发无伤。

罗斯柴尔德第七代掌门人(罗斯柴尔德成员) 第1张

世界之一大财团是哪个?可以具体说说吗?

世界之一大财团是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拥有超大的金融网,主要以石油垄断为主,创始人是J.D.洛克菲勒,是美国的更大的垄断集团。美国更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就属于洛克菲勒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

洛克菲勒财团是美国实力最强的财团之一。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展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团。由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rison Rockeffeller)创办,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组建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并很快垄断美国的石油工业,获得巨额利润,以此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逐步成为美国的大垄断财团。

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和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是铁矿生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与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与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罗斯柴尔德家族谁做主

依照他们家族的惯列是几个最上层的核心家族人员组成的,过去一般5人左右,这主要参照了之一带的5兄弟箭联盟,家族秉承的是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以及财产不外流的婚姻政策,曾经多次家族内部亲属近亲通婚,而且子女教育方面是男子一般以金融贸易,就是做生意为主,而女人们是无法掌钱的,直到近期这种观念才打破,但至少现在在核心经营方面是以男性为主,而作为保守的老牌金融家族,所选择的成员一般以经验老道的人把持,很少有年轻人执掌。

所以据考究,现在执掌核心的成员一般年纪都在40到60左右的家族男性为主。

但作为一直保持低调和躲避报道的这个神秘家族,确实很难查据,但根据08年对话节目你可以得知,目前中国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业务负责人是 “大卫 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继承人将会是谁?

罗斯柴尔德家族自第7代开始就已经 允许家族女性经商

现在 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大卫 罗斯柴尔德”的女儿 就已经开始介入家族的生意了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

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人去世,金融并非他的爱好|魏城看英伦

文 |《 财经 》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 | 郝洲

1月15日去世的本杰明·罗斯柴尔德(Benjamin de Rothschild),是全球最有名、也最神秘的金融家族的第七代传人,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世界上最富裕的罗斯柴尔德传人”。

最富裕家族的最富裕之人?

本杰明生前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埃德蒙·罗斯柴尔德集团(Edmond de Rothschild Group)的董事长。

据称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那么,本杰明应该就是全球最富裕家族的最富裕的人了。

但真的吗?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富裕?

关于罗氏家族,有很多云山雾罩、神乎其神的说法,例如:“在全盛时期,罗氏家族财富占据了全球总财富的80%”(另一比较温柔的说法是50%)、“全球各国中央银行都被罗氏家族所控制”(另一比较温柔的说法是美联储被其控制)、“富可敌国”、“几场重大战争和几桩著名谋杀案的幕后操盘手”……中国的“罗侃”(指吹捧罗氏家族的侃爷)吹得更加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罗氏家族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相当于800多个比尔·盖茨,相当于2066个王健林,相当于2200个马云……

反正这些说法都无法核实——罗氏家族不置可否,也没有第三方的核查认证,更没有胡润为其编制富豪榜,所以“引无数侃爷竞折舌”,在泡泡破灭前,先使劲吹吧。

尽管没有关于罗氏家族全球总资产确切的、权威的数据,但2020年4月7日,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评估过本杰明·罗斯柴尔德的个人身价:他的净资产为11亿美元,在《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1851位。

富是富,但也不像全球侃爷们说得那么邪乎。

谁遭遇了滑铁卢?

更邪乎的是那个著名的滑铁卢故事——

罗氏金融帝国的创始人迈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有5个儿子,他让他们分别在当时全球的5个金融中心“开拓帝国疆土”:伦敦、巴黎、维也纳、法兰克福、那不勒斯。其中第3个儿子内森·迈耶·罗斯柴尔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在伦敦借滑铁卢战役发了横财,成为英国金融巨子。

1815年6月18日,威灵顿率领英军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内森通过自己的间谍,最早获知了这一消息,但他立即卖出了手中的英国公债,其他人据此判断“威灵顿战败了”,跟风抛售。

当英国公债大跌至票面价值5%时,内森开始大举回收。很快,威灵顿大胜的消息传来,英国公债价格飙升。内森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一举成为英国更大的债权人,英格兰银行也被内森所控制……

故事很生动,是不是?确实很生动,但与事实不符。

著名 历史 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研究了大量文件、书信之后,得出了结论——滑铁卢战役不仅没有使罗氏家族获取巨大利益,反而造成了亏损。

弗格森在《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中说:“在内森看来,滑铁卢获胜的消息一点用也没有。他并不期望决定性的结局如此快速到来;实际上,就在战役结束的5天前,他刚为英国 *** 在阿姆斯特丹借了一笔100万英镑的贷款……现在滑铁卢战役的结果让他以反法联盟的名义进行的金融业务显得过早了,而且会带来非常糟糕的结果。”

那么,是拿破仑遭遇了滑铁卢,还是内森遭遇了滑铁卢?或者是全球“罗侃”们遭遇了滑铁卢?

无稽之谈,但非无“机”之谈

至于称当今全球各国的中央银行、尤其是美联储,都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控制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尽管罗氏家族曾经辉煌一时,据称是19世纪全球最富有的家族(也是“据称”,因为当时没有福布斯编制富豪榜,他们对自己的财产也讳莫如深),但如今各方公认的事实是:罗氏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在20世纪开始衰落,他们的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法国。而他们衰落的原因之一,恰恰是没有抓住美国崛起的机遇。

一个没有抓住美国机遇的欧洲老字号家族企业,却控制了美国的中央银行,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说法比这更 搞笑 的了。

有一次,著名时装杂志《GQ》的创意总监吉姆·摩尔(Jim Moore)说:“最近,我有一个朋友试图向我解释,罗斯柴尔德家族秘密拥有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中央银行,并利用其权力影响世界大事。但我知道,英格兰银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国有化的,所以在我看来,这就像是又一个疯子编造的阴谋论。”

确实,关于罗氏家族的种种传言和神话,有些虽然是无稽之谈,却并非是无“机”之谈,这里的“机”指动机。

众所周知,罗氏家族是犹太人。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犹太家族,它自然也成为国际反犹阴谋论所针对的对象。过去如此,今天亦如此。

1936年,纳粹曾经编了一部名为《罗斯柴尔德赢在滑铁卢》的歌剧。1940年7月,纳粹德国又推出了一部类似的电影《罗斯柴尔德:在滑铁卢的红利》,并为老罗斯柴尔德编造了一句台词:“你只有让大量的人流血才能赚到大量的钱!”

纳粹的第三部反犹电影《顽固的犹太人》,则进一步声称,欧洲和美国已被一帮犹太银行家通过毒蜘蛛般的金融 *** 所控制,他们是一股邪恶的“国际势力”,“统治着世界金融、世界舆论和世界政治”。

听上去很熟悉,对吗?

祖传的金融基因?

还有一个看似无害的神话——罗氏家族的传人都有搞金融的祖传基因或天赋。

当然,这个神话似乎有许多可以支撑这个说法的例子。

就拿刚刚去世的本杰明·罗斯柴尔德来说吧。他年轻时的志向是去好莱坞,当一名导演,他的爱好也离金融相去甚远:他爱好赛艇、跑车、摩托车、滑雪、艺术收藏。但一旦继承了父亲的公司,他就展现了卓越的理财能力。

自1997年底从过世的父亲手中接过埃德蒙·罗斯柴尔德集团以来,本杰明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着1690亿欧元资产(2018年的数字)、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32个分部、雇佣了2700名员工的跨国公司,除了为富裕的私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它还拥有许多葡萄园、餐馆、豪华酒店、高端房地产等资产,并赞助着一个专业赛艇队,还支持着从可持续林业项目到人工智能的项目。

另外一个例子是本杰明的英国远亲雅各布·罗斯柴尔德。雅各布就是那个在“滑铁卢神话”中发了横财的内森的英国后代。雅各布在牛津大学上学时是学 历史 的,最初的志向是当个 历史 学家,后来虽然在家族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因家庭纠纷,他在1980年与家庭决裂,决定追求自己的爱好。

仿佛鬼使神差,几年后,他又回到了祖传的金融业。1988年,他的公司RIT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尽管公司名字中去掉了罗斯柴尔德这个似乎有神效的姓氏,但这并没有影响公司的业绩:30多年来,RIT市值增幅超过1500%,超过了该家族的瑞士银行和法国银行的市值增幅。

不过,与其说他们有金融基因或玩钱天赋,不如说由于家族的期望和压力,也许最初他们追求过自己的爱好,但殊途同归,最后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返回了金融之路。

本杰明就说过,他常常感到一种不得不走家族既定之路的压力:“我是家里的独子。我从四岁起就知道了我要走的道路。这一直是很清楚的,我也一直为此接受教育。很明显,我不会去一家手机公司工作,也不会创立一家风能公司。我很早就知道我会成为一名银行家。”

而且,本杰明和雅各布应该是罗氏家族里的佼佼者。任何一个大家族都会有平庸者或不幸者,罗氏家族也不例外。

本杰明有一个23岁的堂弟拉斐尔·罗斯柴尔德(Raphael de Rothschild),2000年,拉斐尔在纽约与朋友参加派对后被发现死亡,警方怀疑他使用了过量的 *** 。

另外一个与老祖宗同名的族人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Amschel Rothschild),在罗氏家族英国分支所经营的银行工作,曾被视为前途无量,但1996年在巴黎的Le Bristol酒店自杀,死时才41岁。

“越低调越好”

关于罗氏家族的另外一个神话,是他们与政治权力的密切关系。

这个神话最初倒是有过许多真实的故事作为支撑,例如,罗氏金融帝国的创始人迈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其起家的故事就缘于他和黑森选侯威廉一世的密切关系,后来,他的5个儿子也与各自所生活和拓展商业的全球金融中心的权贵结交甚密。

然而,也许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给罗氏家族后人带来的心理阴影太大,今天的一些罗氏后人,其实是与政治保持着一定距离的。

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刚去世的本杰明·罗斯柴尔德了。

本杰明的主要住所,是位于日内瓦附近的一座城堡,但他在巴黎也有一栋 历史 悠久、充满古董的小房子,离法国总统府不远。

尽管他住的地方离总统府很近,但他对政治却毫无兴趣。他也不喜欢派对。他说,“我不参加聚会。我不熟悉巴黎的上流 社会 。我与政客们打交道越少,我的感觉就越好。”

原因?“当人们知道你姓罗斯柴尔德时,他们就会期望你捐款,或提供建议。”他直言不讳地说。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近些年来随着民粹主义的崛起而在欧美形成一股潜流的反犹主义。

本杰明曾经说过:“就我而言,越低调越好。为什么?首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天天被40个保镖包围着,那样活着没劲。其次,有些人不喜欢我们。风险一直存在。”

谁知道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从而起家,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据估算目前该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代表人物:戴维德·罗斯柴尔德

后世的罗斯柴尔德们,比起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祖先来也毫不逊色。就拿属于第八代罗斯柴尔德传人的戴维德来说,他是位名副其实的绅士,温文尔雅,脸上总是挂着略带讥诮的微笑。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金融帝国,戴维德不惜挖竞争对手的墙脚,把他们手下能干的员工都招至自己麾下。因此,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的550名员工都是精兵强将,即使与人马过万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竞争,照样能够应对自如。与所有成功的金融家一样,戴维德不仅仅是个商人,更是个心理学家。他常说:“要想招贤纳士,就得想办法让他们感到幸福,他们觉得幸福了,你又得想法督促他们拼命干活,赚取利润。”[6]

埃里·罗斯柴尔德

1956年,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设立了一个名为PLM的全资子公司,专门经营连锁旅馆,由家族中富有闯劲的埃里出任董事长。埃里苦心经营十年, 罗斯柴尔德家族四代家谱 将公司建成了投资连锁旅馆、汽车旅馆和连锁餐厅的巨子。之一家PLM所属的高级饭店是圣雅克大酒店,它拥有812个房间,于1972年开业。

埃里的妻子莉莉安,以追求完美的劲头负责酒店的室内装修。在开业前一个月,她亲率几十位银行职员住进酒店,对每个房间的床铺、枕头、镜子、水龙头、卫生间以及酒店餐厅和前台、洗衣房等后勤保障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测试。莉莉安对细节的追求到了苛刻的地步,要求客房的热水龙头必须在两分钟内就能放满一浴缸,下水管过水时发出的声音必须小到不能被人耳听到,早餐供应的牛角面包必须热、脆、可口,等等。

埃里夫妇以真正的贵族标准来经营酒店,使圣雅克在开业后就成了欧洲、美国及日本富豪在法国的首选居所,它的房间必须提前三个月才能预订到。经过多年的发展,PLM成了一个旅游集团公司,在法国的高速公路边开设了大量的汽车旅馆,同时还在瑞士、德国、意大利经营着专为高端顾 *** 务的豪华酒店和***,日进斗金。[7]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

1961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分支的掌门人安瑟尼去世。接替他的是兄长查尔斯的大儿子利奥波德。担任合伙人的还有安瑟尼29岁的小儿子伊夫林。70年代初,年轻有为的伊夫林又把堂兄、第四代罗斯柴尔德勋爵雅各布拉进了银行。思想更为开明的雅各布的加盟,终于促使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金融圈。

雅各布一上任,就带领银行向现代金融业的更高级领域——企业并购发起进军。他亲手创建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并购部并自任经理。并购部成立才一年,就做成了好几单大生意,还帮助家族直属的皇家太阳保险公司并购了30多家欧洲其他国家的同行,使公司的市值增加到10亿英镑。随着并购部业绩的急升,其员工人数也从成立时的1人增加到108人,业务多得要由10位经理来管理。

罗斯柴尔德银行最擅长做的老生意——融资,在雅各布手里也焕发了青春。银行安排的融资总额以每年10亿英镑的速度增长。客户名单上有壳牌石油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飞利浦公司,英国 *** 也是常客。当著名的劳斯莱斯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时,其破产经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请罗斯柴尔德银行为公司更赚钱的轿车部门寻找买主。

阿道夫·罗斯柴尔德

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中另一位极其富有的成员是以色列创建者爱德蒙的孙子阿道夫。二战刚一结束,20岁的他就决定投身商业,并凭借祖传的敏锐嗅觉,将投资重心放在了利润更高的新兴行业——大众旅游业上。为此,他买下了美国洲际饭店的大量股权,控制了这家更赚钱的国际连锁酒店。此外,还在西班牙东部的旅游胜地马略卡岛盖度假别墅,在以色列拥有一家豪华的疗养院,参与巴黎的高档别墅区建设,并投资开发了西印度洋上的热带旅游胜地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

在瑞士,阿道夫投资建设了世界更高的滑雪场——梅杰夫滑雪场。它坐落在海拔5000英尺的雪山上,配套的豪华旅馆内有盖着玻璃顶棚的温水游泳池,还有一个用来起降直升机的大露台,可将滑雪者直接带到山顶的滑雪场。1963年,梅杰夫滑雪场开张,阿道夫包了两架专机,从巴黎与纽约邀请120名显贵出席开业典礼,还特别为这些贵宾的女眷所佩戴的珠宝买了800万美元的保险。梅杰夫滑雪场开业后,在全世界的滑雪爱好者中牢牢占据了“圣地”的地位,007系列电影《铁金刚勇破雪山堡》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事实上,阿道夫的商业帝国遍及欧洲、美洲和中东。

除经营旅游业外,他还在巴黎与日内瓦各拥有一家私人银行,同时还控制着法国更大的玩具公司和冷冻食品公司。此外,阿道夫还兼任比利时兰伯特银行和南非德比尔士集团的董事;在以色列,则通过其拥有的伊斯特普投资公司间接控制着该国的中央银行。[8]

盖伊·罗斯柴尔德

盖伊·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Guy de Rothschild),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代,与拉菲酒庄和木桐酒庄这两大名庄紧密相关的银行家。

他生于1909年,于2007年6月12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8岁。 其父亲为埃都阿德·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Edouard de Rothschild)。盖伊的祖父杰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小儿子)于1868年购买了拉菲酒庄,但是在购买酒庄后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庄由其三个儿子阿尔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与埃德蒙(Edmond)共同继承,当时酒庄面积74公顷。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