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致远非常擅长写,“仙道”剧,并且通过这些剧表达了自己想要脱离俗世的避世思想,所以被后人称为“马神仙”。
马致远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散曲作家和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生活在元朝初期,那时的元朝已经开始理性之国,会允许汉族文人进入官场,这给了当时汉族的知识分子很大的希望。然而虽然“已汉治汉”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但实际上,元朝给 *** 的权利是很低的。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是研究和设计产品的高端技术人员,而另一个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
年轻时的马致远也是满心的抱负,想要在官场上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因为得不到重用,失望之下,马致远把方向转移到了创作方面。他创作的杂剧有16种之多,在那个时代掀起了一个杂剧的 *** 。
此外他创作的散曲也非常的出名,既有苏东坡的豪迈。又有辛弃疾的慷慨激昂。其中他的作品的《夜行船》,更是被后世评为传世之作。《夜行船》这个作品,充满了作者对人生起起落落的感悟,体现了作者极力想要摆脱世俗,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观念。正是这个作品,让马致远被后人称为“马神仙”。
此外,被后人叫为“马神仙”这个称号,还有一点原因。因为马致远喜欢“仙道”剧,例如《任疯子》、《黄良梦》,以及《陈抟高卧》等。这些剧大多讲述道教的事迹,宣扬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思想,所以后世有一副对联来形容马致远:“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马致远的创作对元朝散曲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擅长把想要表达的哲理与情感融入一起。语言豪放而不失真实,是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最有名的一首小令,也可以说成散曲。这首曲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极具画面感。我们单看曲词中的意象,一幅夕阳晚景图就如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更是一股凄凉断肠的意味。譬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它们共同营造了阴沉、昏暗、凄清的抒情氛围。
许多评论家说起这首曲子,都为之惊叹,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此句话精辟地说明了《天净沙·秋思》中景与物之间“景中有物,物中有景”的相互关系。
那么,马致远究竟是如何展现二者的呢?原来他先以自己看到的一些物象开头,尔后由眼前之景写到人事,精妙地道出了断肠人漂泊天涯的苦楚。
起初,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破败之景,即秋风中立着的枯藤和老树,还有一群乌鸦,不由得让人心生悲凉。中途时,他忽而看到小桥、流水和一户小康之家。最后,镜头转向自己,写自己骑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艰难地行走在夕阳下。整首曲子可谓抑扬顿挫,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
这场秋思,历来都为人所称道。而它实际上只是想表明一个“苦”字,其中一是羁旅之苦,二是孤独之苦,三是壮志未酬之苦。我们都知道马致远也曾有过一腔热血,他一心只为求取功名,但因权臣排挤,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总之,《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充满了故事感,它写于马致远前往蜀山的路途中,此时是马致远人生更低谷的时期。但是,人生的不如意反而成全了马致远,他凭借一首天净沙,获得了“曲状元”的美誉。
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扩展资料:
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
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富贵功名不足凭。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
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过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请采纳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